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馬來西亞連鎖賣場產業及市場

資料來源:http://www.taiwantrade.com.tw/CH/bizsearchdetail/7460543



391期-產業聚焦-馬來西亞連鎖賣場產業及市場

小標:城鄉雖有差距

主標:馬來西亞連鎖賣場 年增長率約一成

副標:大賣場提供消費者更多品牌的選擇,使得讓傳統市場、雜貨店漸漸消失;而大城市的居民因購買力高,是馬來西亞霸級市場及超級市場的主要消費者。

圖文■吉隆坡台灣貿易中心



目前,馬來西亞霸級市場上最大的連鎖賣場有三家品牌,分別為來自英國的Tesco(特易購)、日本的Aeon和Aeon Big及馬來西亞的Giant(巨人),各自都占據了約20%的馬來西亞市場。



連鎖業在馬來西亞的發展始於90年代初。在這十幾年間,產業每年持續增長約10%,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目前在馬來西亞估計有2,500家特許經營業者。儘管該產業產值達26億馬元(8.12億美元),但只占馬國本地零售業的5%。馬來西亞有數家連鎖賣場,如Carrefour、Aeon((M) Sdn. Bhd、Giant Hypermarket & Supermarket(GCH Retail Malaysia Sdn Bhd)、Mydin Wholesale Hypermarket (Mydin Mohamed Holdings Bhd)、Tesco Store(Malaysia)Sdn Bhd、The Store Corporation Berhad、Econsave Cash & Carry Sdn Bhd、Isetan KLCC、Mercato (Mezzanine Floor)、Lotus Quantum Sdn Bhd、Cold Storage(RCH Retail Malaysia Sdn Bhd、99 Speed Mart Sdn Bhd和Sunshine Wholesale Mart Sdn Bhd,這些都是在馬來西亞經常看到連鎖賣場。



城市開發 衝擊傳統市場

馬來西亞的土地面積遼闊,約台灣的9倍,但人口只比台灣多約660萬左右,可見其人口密度低。城市與鄉村間的發展差距頗大,購買力亦有差異,華人與印度人大多聚居於城市,馬來人則居鄉村魚村為多。首都吉隆坡及附近的城市人口近256萬,為該國工商中心,主要港口亦在附近。其他主要城市如檳城、馬六甲、新山等,這些城市的居民購買力高,可說是馬來西亞的主要市場。



近年來,外商及當地廠商紛紛引進外國管理技術,各型百貨公司、大型量販店、連鎖超級市場、連鎖賣場、便利商店、購物中心及直銷業紛紛設立,一改以往的舊式批發零售體系。



產品通路有30%至40%集中在賣場(Hypermarket),屬價格優先的市場。有30%集中在超級市場(Supermarket),此市場是品質優先的市場。其餘的通路便是傳統的零售市場,屬區域性的生意,品質普通,價格偏高,因為進貨量不大。



賣場能提供消費者更多品牌的選擇,每當越來越多的連鎖賣場開發,讓傳統市場(雜貨店)漸漸消失,這證明了城市急速開發會導致傳統市場萎縮。除此之外,城市的生活快速也使消費者缺乏時間去傳統市場購物,大多集中在連鎖賣場購物,讓連鎖賣場在馬來西亞的市場銷售率增加。



由於賣場(Hyper Market)規模龐大,馬國政府另對其做了規範:

一、賣場如擬設立新據點,需於二年前提出申請。

二、新的據點必須離市中心半徑3.5公里。

三、賣場需有獨立的建築,不能與其他建築相連接。

四、申請地點人口數需要超過35萬人。

五、市場面積需超過8,000平方公尺並且於每1,000平方公尺設立一個櫃台。

六、市場內需設立店面或攤位租借予馬來西亞商家。

七、市場平日营業時間為10.00AM至10.00PM,而周未营業時間為10.00AM至12.00AM或1.00AM。



消費模式 三大民族各異

由於馬來西亞有三大民族,每種民族的習性都不一樣,因此消費模式也不一樣。

馬來人:在消費習慣上,馬來人較不愛精打細算,看到喜歡就較容易購買,因此較大部分的馬來人在購買物品時會採取分期付款。馬來人都信奉回教,與其商務往來,對回教之生活習俗應有基本認知。例如不食豬肉、不飲酒、不能碰狗。右手為尊,左手為卑,故遞名片、給小費應以右手為之,若故意以左手授物,則隱含著不尊敬之意。

華人:馬來西亞的華人無論是在宗教、語言、思想都延續中國的文化及習性,例如適應力强、從商為主、重視教育、勤奮節儉、習慣儲蓄、延續儒家思想、尊師重道等。在消費習慣上,華人比較精打思算,有需要時才會消費,一般上買東西喜歡付現金,不使用分期付款,可以節省利息。

印度人:印度人階級分明,造成貧富差距很大。印度族群可分成兩個階層,這樣的分類主要是因為早期在印度的種姓制度所影響。因此較高階層的印度人,在馬來西亞都是專業人士,受高等教育,例如律師、醫生等。較低階層的印度人,生活較貧窮,教育程度也很低。在消費習慣上高收入的印度人消費能力很強,而大部分印度人收入較低,故消費能力不高。另印度人大部分為興都教徒,牛為興都教的神,因此興都教徒都不吃牛肉,如有要宴請印度人時需注意其是否為興都教徒。

馬來西亞人把收入多花費在食物及日常用品上,平均每月需花費馬幣505元(約144美元)。馬來西亞人的消費型態正在改變中,由於收入的增加及教育的提升,購物模式也漸漸西方化及多元化。馬來西亞人也有能力消費昂貴的產品,在馬國購物廣場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西方品牌產品。

由於大型購物廣場的出現,改變馬來西亞人城市人口的消費習慣,城市人口占大多數前往霸級市場及超級市場消費,但是鄉區人口還是持續在傳統市場及雜貨店購買。

城市居民:在消費習慣上,他們的生活比較繁忙,所以比較少去巴剎或小型賣場購物如雜貨店、便利店等。因此,連鎖賣場的產品銷售比較高。

鄉區居民:鄉區居民比較閒空,他們會有較多的時間去比較小型的雜貨店購買他們的必需品。



圖說

1.馬來西亞政府協助推廣零售業。

2.馬來西亞政府規定各大商場或賣場每年舉行三次全國性的大促銷(Mega Sale)。

3.城市人口多前往霸級市場及超級市場消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