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馬來人的婚禮

收到馬來人同事的喜帖,挺可愛的。生平第一次參加馬來人婚禮。

 

23/11/2014中午時間,我和同事前往參加喜宴。


與新郎的合照,我的同事

據說新娘曾經是我們工廠第一美女(已離職去北海工作),追求者眾,只是現在體重已經翻了一倍而已

馬來人婚禮一樣是自助餐,我覺得味道還不錯,只是大熱天在帳棚下吃午飯真的是滿頭大汗

















室內給來賓休息,馬來人習慣席地而坐。


這是新郎新娘座位,給來賓拍照的地方(我到的時候新郎新娘還沒到)




林瑞源‧薪金與生產力

馬來西亞的貧富懸殊相當嚴重,在22個亞洲國家中排名第六,最近馬哈迪和國庫控股研究機構都提到這個問題,前者把貧富鴻溝拉大歸咎於教育制度,而後者認為僱主必須增加工資。不容否認,貧富差距擴大其中一個原因是富人輕易的用錢滾錢,打工階級的薪金增長卻太慢。
全國公共及民事職工總會和大馬職工總會日前促請公私領域的僱主考慮加薪10%,以應付生活開銷;然而根據大馬雇主聯合會2014年薪金調查報告的預測,執行及非執行員在明年的薪金將分別調漲5.85%及5.78%,比職工會期望的低。
在國家極度依賴外國勞工的情況下,薪金不可能飛漲,況且薪酬的增幅必須和生產力成正比,否則成本激增,生產力卻跟不上,私人界的負擔將加重,公司遲早會面對財務困境。
國庫控股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大馬員工的生產力自1960年以來不斷提高,事實是否如此卻有商榷之處。
根據馬來西亞生產力機構去年的調查,大馬員工在上班時沒有專注於工作。在日常8個小時工作時間內,一般僅有4小時工作,2個小時是用來上網或閒聊,另2個小時是午餐、抽煙、茶歇和辦公室聊天,結果部份外國公司投訴大馬員工的喝茶時間過長,生產力低。
另外,根據2011年生產力報告,2011年我國的生產力取得4.55%增長,但中國員工生產力成長率卻高達8.7%,印尼和印度也有5%和4.8%。
大馬員工每年生產力價值4萬3千952令吉,不及新加坡、香港、台灣、韓國、日本和美國。而這些國家或地區員工的生產力超越大馬員工幾乎6倍以上。
其中美國員工的生產力居冠,每年生產力為28萬5千558令吉,其次是日本員工(22萬9千568令吉)和香港員工(20萬1千485令吉)。如果大馬要在2020年成為高收入的先進國,屆時,員工生產力需達8萬7千500令吉。
馬來西亞,能嗎?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假如馬來西亞員工要拿日本、香港或韓國人一樣的薪金,就必須拿出高生產力和效率,但是大馬人已習慣於“人多好辦事”的管理和工作方式。3個人可以完成的事,卻聘請5個人,抬高了薪金成本,平均起來生產力就低。
以公共領域來說,在馬哈迪時期,公務員人數是80萬人,現在卻增加到152萬人,但是人數還會增長,譬如,政府將設立新機構,處理外勞事務。
政府已經設立特別法庭審理貪污案件,貿消部又將在實行消費稅後設立特別法庭,專門處理不道德商家任意漲價的案件。採用增設新單位來處理問題,而不是從現有的人手中調派,只會進一步降低國家生產力。
政府是國內最大,也是最慷慨的僱主,但它也和私人界僱主一樣,有責任捉緊管理,不可過於鬆懈及濫做好人。
回到私人界的生產力,政府很多年前就建議實施績效制,或薪金和生產力掛鉤,但最終只是空雷不雨。
另一方面,聯邦和州政府隨意宣佈公假,也與提高生產力背道而馳。
國家要成為高收入國,每個人都有責任,在要求政府和公司加薪時,請捫心自問,我們有條件領取這樣的薪金嗎?(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


點看全文: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765#ixzz3Jr1QbFUo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印度裔的家

印度裔同事熱情邀約,我和同事晚上到他家作客。
樸實、乾淨是我的第一印象。
沒有紗窗,也不用冷氣,顯然它們已經習慣這樣的氣候及環境。



同事的3女兒




印度人的咖哩、雞肉和羊肉,真的是美食!













屋後自己養羊,蓋羊圈。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路邊小攤的椰水

路邊攤,用塑膠袋裝的,還果肉1.5馬幣,沒果肉1.2馬幣。

有人告訴我,這種路邊攤,僅限大馬人可以擺,華人擺攤是違法的。



印度廟

先拍下來,最近工作繁忙,還沒時間研究。

先列幾篇找的到的參考文章:

  • http://ypyshia.pixnet.net/blog/post/40167841-%E3%80%90%E9%A6%AC%E4%BE%86%E8%A5%BF%E4%BA%9E%E5%90%89%E9%9A%86%E5%9D%A1%E3%80%91brickfields(%E5%8D%81%E4%BA%94%E7%A2%91)%E5%9C%B0%E5%8D%80%E5%8D%B0

印度廟建築主要有兩種類別,南印度和北印度,南印度廟的類型為開放式,入口有一個門塔,大多高五層或七層(最高九層,但馬來西亞較少見)。建築材料多為花崗石,並且有很多雕刻。北印度廟多為封閉式,會把經文刻在牆上,建築材料多為大理石,沒有門塔。馬來西亞有三座北印度廟,KL怡保路、怡保、檳城。
印度有三大主神,梵天Brahma(較少人信奉,也很少廟)、批濕奴Vishnu(保護神)、濕婆Shiva(破壞神),後兩種很多廟祭拜,不一定是拜本尊,有時候是分身。
大部分的神廟都是以Shiva或其分身為主角。也會連帶供奉其兒子(大象神),和老婆Parvati(雪山女神)。Shiva有兩個兒子。
Shiva是一個很喜歡到山修行的神,所以圖畫或雕刻常會以山(喜馬拉雅山)作為背景。

印度廟的結構可以以人體為譬喻,門口是腳,供奉主神的神殿是頭,神殿上方也有一個塔,通常都會比門塔高。門塔和主殿中間都會有一個旗桿,代表Linga(男性的生殖器)。主殿不一定供奉神像,也可以是神的法器,例如茅。地位高的神都會有坐騎(交通工具)。雖然每個神都會有很多化身,但由座騎就可以判斷本尊神是誰。Ganesha(象頭神)-老鼠。還有牛、孔雀、狗。另外由法器也可以判斷。

下圖在2間不同的印度廟拍的。











第二間印度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