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也終於搞清楚,把拜天公當作過年活動的是福建人(閩南人),半夜拜一拜今天正常上班的多數是潮州人(廣東)。
連華人都有區分,多種族的國家文化真的很多元有意思。
以下資料來源: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features/zt961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features/zt965
檳城人過年(上):初九拜天公檳城人火力全開
檳城人過年(下):勿隻流於形式拜天公要有誠心
檳城人過年(上):初九拜天公檳城人火力全開
在北馬,元宵節流行「丟柑嫁好尪,丟鼓娶好某」這個俗諺,福建話意謂拋柑許願嫁個好郎君,丟鼓則娶得好老婆。
我們常說,北馬人,尤其是檳城人初八才過年,皆因拜天公大過年,檳城人可是火力全開的慶新歲。
就如同福建人的順口溜:「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飽,初四安下地,初五隔光,初六舀稀飯,初七摸,初八摸,初九祭天公。」
檳城人拜天公大過年,就連檳首長林冠英(右2)也要入鄉隨俗。
根據伊蘭兒zmb部落格的註解,這順口溜細訴著福建人過年的概況,即初一和初二要得早起床,起早床後食用糯米製作的甜稀飯,寓意在新的一年裡甜甜蜜蜜,初三就可睡得遲。
初四安下地是說臘月二十四那天上天去的神仙們,在初四這天返回地面帶來新一年的運程,據說通過占卜還可知道你家裡的神仙從天上帶回來什麼東西,比如帶回了紅棗那預示著在新一年里平安,元寶則表示今年有財運,如果帶回了筆,則表示家中今年有參加高考或畢業考的學子將會高中。
初五隔光百無禁忌
初五隔光的意思就是可解除很多過年的禁忌,比如在初一至初四在家中是不能打破碗或其它器皿的,到了初五這些禁忌就不存在了,小孩要是過年時吵鬧不聽話,在初一至初四大人是不可打罵小孩的,而到了初五小孩再不聽話,大人們就可「家法伺候」了。
初六舀稀飯是說過年時人們常常大魚大肉,過於油膩,到了初六這一天就要歸於平常,吃點稀飯等素食用於調節飲食。
初七摸、初八摸這句話如果不是福建人就沒辦法理解了,初七和初八是為初九祭天公做準備工作,人們都要用手工製作很多年糕。這些年糕絕大部分是用糯米為原料做的,分為兩種,一種叫「粿」另一種叫「龜」,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粿」是無餡的,一般做成圓形,要多大有多大,主要看蒸籠的大小,「粿」一般是用米漿作為原料,蒸熟後在最上面一層塗抹一層生油,然後在正中央貼上一張剪成圓形的紅紙,以示吉祥。
另一種年糕叫「龜」,有餡,一般是用炒花生攪碎後加上白糖加工而成,與花生湯圓的餡類似,「龜」一般作成巴掌大小,包好後用專用的木模印在年糕的表面上,花紋就是以龜殼的樣式為參照的,所以福建人把這種年糕稱為「龜」,寓意健康長壽。
「龜」製作好後,在底部放一張竹葉,材料類似於端午節包粽子時的竹葉,在葉片與年糕之間也要塗抹上一層薄薄的油,以防粘住鍋底或蒸籠。
民間傳說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閩南被百姓尊稱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說法。
舊時元宵聽馬來歌謠
北馬人一般會把元宵節稱為「十五暝」,在北馬,流行「丟柑嫁好尪,丟鼓娶好某」這個俗諺,福建話意謂拋柑許願嫁個好郎君,丟鼓則娶得好老婆。
但是謝清祥表示,小時候,元宵節並沒拋柑下海求姻緣這玩意,一般上,他們會在元宵節到舊關仔角去聽馬來傳統歌謠(Dondang Sayang),媽媽還會準備炸芋頭、炸年糕等小吃,讓他們邊聽歌謠邊大快朵頤。
至於拋柑的由來,他解釋,古代未婚女子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在元宵節才被允許搭乘馬車或三輪車出門。
遇到男子向她們搭訕或被調戲時,姑娘感到生氣或害羞,就會拿柑拋向這些男子。
男方若覺得女方合眼緣,就會把柑拾起來,之後再聘請媒婆去女方家提親。
至於為何後來在檳城,會演變成把柑拋進舊關仔角海,他相信是前幾任掌管旅遊事務的檳州行政議員為了推動元宵節活動而發起的。
「4」字好意頭「8」最不吉利
祖籍福建廈門海昌的老檳城謝清祥(71歲)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原來老福建,尤其是經商的福建企業,喜歡「4」這個數字,而最不吉利的數字竟然是「8」,真是顛覆現代人的想法。
也是檳城龍山堂邱公司旅遊業務主任的謝清祥說,「4」有「利利是是」的好意頭,而「8」卻因為「七成八敗」、「七上八下」的說法,而擔心會帶來失敗,因此,福建人的企業開業一般不選帶「8」的日子。
謝清祥:老福建喜歡「4」這個數字, 最不吉利的是「8」。
「我們不喜歡8這個數字的,尤其是以前做生意的,可是,現在都變了。」
還有一種過年習俗的演變,令他感到不適,那就是新年期間,穿黑衣或白衣去別人的家拜年。
在這些老福建的思維中,只有家裡有人過世的時候,才會穿黑衣戴孝。所以,若新年時有年輕人穿黑衣來他家拜年,真是大吉利是啊!
他說,若家裡有親人去世,三年內不能慶祝農曆新年、不能張燈結彩、不能製作新年糕餅、不能大掃除等。
新年期間,福建人最討厭聽到人家罵「夭壽」(yaosiu),因為這話是在詛咒別人夭折或短命。
初七吃生菜福建人不撈生
年初七是人日,時下流行年初七「撈生」,寓意撈得風生水起,但古時候的福建人,年初七是不「撈生」的,他們一般上會在年初七吃生菜,寓意「生財」。
古時候的福建人,年初七是不「撈生」的,他們一般上會在年初七吃生菜,寓意「生財」。
謝清祥說,「撈生」不是福建人或廣東人的習俗,而是在約80年代時,由餐館或酒店業搞出來的噱頭。
他表示,小時候,年初七要吃生菜,可以是薄餅(popiah)、鮮魚(pesembur)、娘惹飯(nasiulam)、哥拉卜(kerabu)等食物,只要是沒有經過烹調的蔬菜就行了。
說到福建人會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時烹煮「摩摩查查」(bubur cha cha),他說,這款糖水一開始時是源自娘惹的「噴岳」(pengat),材料有各種念起來好意頭的食材,包括年糕(步步高)、芋頭(好意頭)、香蕉(福建話「招」的諧音)。
他說,「噴岳」湯汁濃郁,而且太甜了,所以之後檳城的福建人慢慢將之改良為「摩摩查查」,保留了芋頭這食材,卻不再放年糕、香蕉在內了。
我們常說,北馬人,尤其是檳城人初八才過年,皆因拜天公大過年,檳城人可是火力全開的慶新歲。
就如同福建人的順口溜:「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飽,初四安下地,初五隔光,初六舀稀飯,初七摸,初八摸,初九祭天公。」
檳城人拜天公大過年,就連檳首長林冠英(右2)也要入鄉隨俗。
根據伊蘭兒zmb部落格的註解,這順口溜細訴著福建人過年的概況,即初一和初二要得早起床,起早床後食用糯米製作的甜稀飯,寓意在新的一年裡甜甜蜜蜜,初三就可睡得遲。
初四安下地是說臘月二十四那天上天去的神仙們,在初四這天返回地面帶來新一年的運程,據說通過占卜還可知道你家裡的神仙從天上帶回來什麼東西,比如帶回了紅棗那預示著在新一年里平安,元寶則表示今年有財運,如果帶回了筆,則表示家中今年有參加高考或畢業考的學子將會高中。
初五隔光百無禁忌
初五隔光的意思就是可解除很多過年的禁忌,比如在初一至初四在家中是不能打破碗或其它器皿的,到了初五這些禁忌就不存在了,小孩要是過年時吵鬧不聽話,在初一至初四大人是不可打罵小孩的,而到了初五小孩再不聽話,大人們就可「家法伺候」了。
初六舀稀飯是說過年時人們常常大魚大肉,過於油膩,到了初六這一天就要歸於平常,吃點稀飯等素食用於調節飲食。
初七摸、初八摸這句話如果不是福建人就沒辦法理解了,初七和初八是為初九祭天公做準備工作,人們都要用手工製作很多年糕。這些年糕絕大部分是用糯米為原料做的,分為兩種,一種叫「粿」另一種叫「龜」,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粿」是無餡的,一般做成圓形,要多大有多大,主要看蒸籠的大小,「粿」一般是用米漿作為原料,蒸熟後在最上面一層塗抹一層生油,然後在正中央貼上一張剪成圓形的紅紙,以示吉祥。
另一種年糕叫「龜」,有餡,一般是用炒花生攪碎後加上白糖加工而成,與花生湯圓的餡類似,「龜」一般作成巴掌大小,包好後用專用的木模印在年糕的表面上,花紋就是以龜殼的樣式為參照的,所以福建人把這種年糕稱為「龜」,寓意健康長壽。
「龜」製作好後,在底部放一張竹葉,材料類似於端午節包粽子時的竹葉,在葉片與年糕之間也要塗抹上一層薄薄的油,以防粘住鍋底或蒸籠。
民間傳說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閩南被百姓尊稱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說法。
舊時元宵聽馬來歌謠
北馬人一般會把元宵節稱為「十五暝」,在北馬,流行「丟柑嫁好尪,丟鼓娶好某」這個俗諺,福建話意謂拋柑許願嫁個好郎君,丟鼓則娶得好老婆。
但是謝清祥表示,小時候,元宵節並沒拋柑下海求姻緣這玩意,一般上,他們會在元宵節到舊關仔角去聽馬來傳統歌謠(Dondang Sayang),媽媽還會準備炸芋頭、炸年糕等小吃,讓他們邊聽歌謠邊大快朵頤。
至於拋柑的由來,他解釋,古代未婚女子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在元宵節才被允許搭乘馬車或三輪車出門。
遇到男子向她們搭訕或被調戲時,姑娘感到生氣或害羞,就會拿柑拋向這些男子。
男方若覺得女方合眼緣,就會把柑拾起來,之後再聘請媒婆去女方家提親。
至於為何後來在檳城,會演變成把柑拋進舊關仔角海,他相信是前幾任掌管旅遊事務的檳州行政議員為了推動元宵節活動而發起的。
「4」字好意頭「8」最不吉利
祖籍福建廈門海昌的老檳城謝清祥(71歲)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原來老福建,尤其是經商的福建企業,喜歡「4」這個數字,而最不吉利的數字竟然是「8」,真是顛覆現代人的想法。
也是檳城龍山堂邱公司旅遊業務主任的謝清祥說,「4」有「利利是是」的好意頭,而「8」卻因為「七成八敗」、「七上八下」的說法,而擔心會帶來失敗,因此,福建人的企業開業一般不選帶「8」的日子。
謝清祥:老福建喜歡「4」這個數字, 最不吉利的是「8」。
「我們不喜歡8這個數字的,尤其是以前做生意的,可是,現在都變了。」
還有一種過年習俗的演變,令他感到不適,那就是新年期間,穿黑衣或白衣去別人的家拜年。
在這些老福建的思維中,只有家裡有人過世的時候,才會穿黑衣戴孝。所以,若新年時有年輕人穿黑衣來他家拜年,真是大吉利是啊!
他說,若家裡有親人去世,三年內不能慶祝農曆新年、不能張燈結彩、不能製作新年糕餅、不能大掃除等。
新年期間,福建人最討厭聽到人家罵「夭壽」(yaosiu),因為這話是在詛咒別人夭折或短命。
初七吃生菜福建人不撈生
年初七是人日,時下流行年初七「撈生」,寓意撈得風生水起,但古時候的福建人,年初七是不「撈生」的,他們一般上會在年初七吃生菜,寓意「生財」。
古時候的福建人,年初七是不「撈生」的,他們一般上會在年初七吃生菜,寓意「生財」。
謝清祥說,「撈生」不是福建人或廣東人的習俗,而是在約80年代時,由餐館或酒店業搞出來的噱頭。
他表示,小時候,年初七要吃生菜,可以是薄餅(popiah)、鮮魚(pesembur)、娘惹飯(nasiulam)、哥拉卜(kerabu)等食物,只要是沒有經過烹調的蔬菜就行了。
說到福建人會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時烹煮「摩摩查查」(bubur cha cha),他說,這款糖水一開始時是源自娘惹的「噴岳」(pengat),材料有各種念起來好意頭的食材,包括年糕(步步高)、芋頭(好意頭)、香蕉(福建話「招」的諧音)。
他說,「噴岳」湯汁濃郁,而且太甜了,所以之後檳城的福建人慢慢將之改良為「摩摩查查」,保留了芋頭這食材,卻不再放年糕、香蕉在內了。
檳城人過年(下):勿隻流於形式拜天公要有誠心
我們每年都為天公誕大事鋪張,但對神桌上的供品的由來與意義,究竟有多了解呢?
一般上,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初二一過,家中長輩似乎又回到過年前夕一樣,開始忙碌,為初九天公誕張羅準備。
「天公大過年,這個說法在腦袋裡根深蒂固,令許多人都對天公誕隆重其事,為神桌上的供品所作的準備,更是追求盡善盡美。
根據檳州易學堂創辦人兼民俗文化工作者鄭錦華的說法,在華人社會裡,由於天公即玉皇大帝是眾神之首,擁有至高無上的超凡地位,加上華人向來擁有以天為大的中心思想下,華人對天公誕的重視與大事鋪張,是一種必然情況。
這也之所以造就每逢天公誕,每一種擺在神桌上的供品,都有其祭拜規則與所要表達含義。
加上拜天公並非福建人專屬的節慶,因此,不同籍貫人士因方言有別,對供品的寓意又有不同的詮釋。
以神桌上的「必需品」水果為例,各籍貫人士對各種水果的諧音及其寓意各有詮釋。
而所有供品的擺放位置也有所講究,茶酒、扎紅紙的麵線、水果、糕、清素六齋等皆擺在與香爐同桌的天桌,以祭玉皇大帝。
至於三牲五牲等葷食,則必須供奉在下桌,以祭玉皇大帝身邊的從神,即天宮的部屬神明。
通過一系列供品可見,這從中反映出善信對天公的恭敬與謝意,及對天公在全新一年的庇佑,有著莫大的期許。
學習互相敬重
不過,鄭錦華從現代人文角度來看,歡慶天公誕,間接提倡人與人之間互相學習敬重,對人文社會發揮影響力。
「比如,在拜天公時應依長幼順序上香,長輩為先、晚輩為後,這也是學習尊重的一種方式。」
無論如何,他認為,慶祝天公誕並沒有指定的形式,善信只需量力而出即可,而不是建立在供品多寡等外在形式,或通過這形式來向天公表達誠心。
他強調,一切應建立在感恩之情、虔誠之心,用這種心態來渡過天公誕,比流於形式更有意義。
他以天公誕主角甘蔗為例,儘管對許多人的認知,供奉甘蔗是因當年福建人躲在甘蔗園而成功避難,但他認為,若能從另一層面來看待著民間傳說,有關傳說有著傳達感恩的意義。
他補充,天公不會因為這些外在形式,來「判斷」善信的虔誠之心。「如果空間有限如居住高樓,善信可在安奉天公的神座上,獻上水果、素餅、清素六齋、鮮花等。」
天公誕必備12種供品
供品1:茶、酒
數量:最少各3杯,最多共12杯
闡釋:祭祀天公必須獻茶敬酒,向神明獻上敬意,尤其酒更是不可或缺,因酒是古代祭祀最重要的祭品。
供品2:清素六齋
數量:任選其中6種
闡釋:香菇、花生、腐竹、白果、木耳、紅棗、冬粉、髮菜、紫菜、金針菜等等,是現今簡化版齋品,主要是對至高的天公表達敬意。
一般上,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初二一過,家中長輩似乎又回到過年前夕一樣,開始忙碌,為初九天公誕張羅準備。
「天公大過年,這個說法在腦袋裡根深蒂固,令許多人都對天公誕隆重其事,為神桌上的供品所作的準備,更是追求盡善盡美。
根據檳州易學堂創辦人兼民俗文化工作者鄭錦華的說法,在華人社會裡,由於天公即玉皇大帝是眾神之首,擁有至高無上的超凡地位,加上華人向來擁有以天為大的中心思想下,華人對天公誕的重視與大事鋪張,是一種必然情況。
這也之所以造就每逢天公誕,每一種擺在神桌上的供品,都有其祭拜規則與所要表達含義。
加上拜天公並非福建人專屬的節慶,因此,不同籍貫人士因方言有別,對供品的寓意又有不同的詮釋。
以神桌上的「必需品」水果為例,各籍貫人士對各種水果的諧音及其寓意各有詮釋。
而所有供品的擺放位置也有所講究,茶酒、扎紅紙的麵線、水果、糕、清素六齋等皆擺在與香爐同桌的天桌,以祭玉皇大帝。
至於三牲五牲等葷食,則必須供奉在下桌,以祭玉皇大帝身邊的從神,即天宮的部屬神明。
通過一系列供品可見,這從中反映出善信對天公的恭敬與謝意,及對天公在全新一年的庇佑,有著莫大的期許。
學習互相敬重
不過,鄭錦華從現代人文角度來看,歡慶天公誕,間接提倡人與人之間互相學習敬重,對人文社會發揮影響力。
「比如,在拜天公時應依長幼順序上香,長輩為先、晚輩為後,這也是學習尊重的一種方式。」
無論如何,他認為,慶祝天公誕並沒有指定的形式,善信只需量力而出即可,而不是建立在供品多寡等外在形式,或通過這形式來向天公表達誠心。
他強調,一切應建立在感恩之情、虔誠之心,用這種心態來渡過天公誕,比流於形式更有意義。
他以天公誕主角甘蔗為例,儘管對許多人的認知,供奉甘蔗是因當年福建人躲在甘蔗園而成功避難,但他認為,若能從另一層面來看待著民間傳說,有關傳說有著傳達感恩的意義。
他補充,天公不會因為這些外在形式,來「判斷」善信的虔誠之心。「如果空間有限如居住高樓,善信可在安奉天公的神座上,獻上水果、素餅、清素六齋、鮮花等。」
天公誕必備12種供品
供品1:茶、酒
數量:最少各3杯,最多共12杯
闡釋:祭祀天公必須獻茶敬酒,向神明獻上敬意,尤其酒更是不可或缺,因酒是古代祭祀最重要的祭品。
供品2:清素六齋
數量:任選其中6種
闡釋:香菇、花生、腐竹、白果、木耳、紅棗、冬粉、髮菜、紫菜、金針菜等等,是現今簡化版齋品,主要是對至高的天公表達敬意。
每年的天公桌上少不了蜜餞,為的不外乎取其幸福甜蜜好意頭。
供品3:蜜餞
數量:一個
闡釋:蜜餞是用果脯、紅棗、龍眼串成後插在架子上,再以紙花草裝飾。果脯等的甜味口感代表幸福甜蜜,是華人社會對感情方面最重視的一環。
供品4:水果
數量:三個或五個
闡釋:無論三果或五果,各種水果所具含義視各別籍貫人士對相關水果的諧音與其寓意而定。如三果即香蕉(招)、橙子(吉)、黃梨(旺),以福建方言發音「招吉旺」。五果即香蕉(招)、黃梨(旺)、柑(甘)、橙子(吉)、梨子(來)、以福建方言發音「招旺甘吉來」。
供品5:素餅
數量:6個
闡釋:以各種形狀來討取好意頭,如桃形則討個長壽意頭;花形則是像徵花開富貴之意。
供品6:麵線和紅雞蛋
數量:12捆和12個
闡釋:麵線和紅雞蛋皆是祝壽禮品,而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的聖誕之日,故用來祝壽。
供品7:鮮花
數量:12朵
闡釋:由於天公在民間信仰中是天界最高神祗,獻花是反映天公的清淨莊嚴。(以盤供奉散花為佳,惟用以悼念的白花,不宜用以祭拜天公,其他花色均可。)
按照傳統摺紙藝術,把金紙折成一個個天公金,以向天公表示最高誠敬。
供品8:天公金
種類:大金、盆金、恭金
數量:不拘
闡釋:天公金是以天公專享的金紙,再按照傳統摺紙藝術折成不同形狀,如元寶或蓮花等,是焚燒供神的珍貴極品,以對神明表達虔誠和敬意,並期望新的一年裡,能獲得天公保佑賜福。
天公誕前夕,善信總會精挑細選上有葉下有根的漂亮甘蔗,以讓年頭年尾甜甜蜜蜜、節節上升。
供品9:甘蔗
數量:一對
闡釋: 甘蔗是天公誕最重要的供品之一,祭拜時須將一對高錢(長錢)掛在甘蔗上,而甘蔗必須是上有葉子、下有根鬚,象徵有頭有尾。由於整根甘蔗都有甜味,因此,用以祈求年頭年尾都能甜甜蜜蜜;而甘蔗是節節而成,象徵節節高升,做人也有節
供品10:發糕或米糕
量:一般以12個為主,可減至6個不等。
闡釋:供奉12個像徵一年有12個月,若有閏月可供奉13個。發糕主要是取其「發」字美意,希望在全新一年裡財運亨通;至於具有粘稠口感的米糕,則有團團圓圓、百子千孫的祈福寓意。
供品11:五獸
數量:3個或5個
闡釋:五獸是以糖製成的紅色食品,即以六面玲瓏塔、龍塔、鳳塔及一對瑞獅為一套,三獸則沒有一對瑞獅。獸諧音「壽」,取其長壽好彩頭。
供品12:三牲或五牲
數量:可以任選其中三種或五種。
闡釋:雞蛋、鴨蛋和一塊燒肉;整隻燒豬或一塊燒肉、雞、鴨、魚或魷魚、螃蟹。無論三牲或五牲,皆用來向天公獻上敬意,也慰勞天公身邊的眾神。
供品3:蜜餞
數量:一個
闡釋:蜜餞是用果脯、紅棗、龍眼串成後插在架子上,再以紙花草裝飾。果脯等的甜味口感代表幸福甜蜜,是華人社會對感情方面最重視的一環。
供品4:水果
數量:三個或五個
闡釋:無論三果或五果,各種水果所具含義視各別籍貫人士對相關水果的諧音與其寓意而定。如三果即香蕉(招)、橙子(吉)、黃梨(旺),以福建方言發音「招吉旺」。五果即香蕉(招)、黃梨(旺)、柑(甘)、橙子(吉)、梨子(來)、以福建方言發音「招旺甘吉來」。
供品5:素餅
數量:6個
闡釋:以各種形狀來討取好意頭,如桃形則討個長壽意頭;花形則是像徵花開富貴之意。
供品6:麵線和紅雞蛋
數量:12捆和12個
闡釋:麵線和紅雞蛋皆是祝壽禮品,而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的聖誕之日,故用來祝壽。
供品7:鮮花
數量:12朵
闡釋:由於天公在民間信仰中是天界最高神祗,獻花是反映天公的清淨莊嚴。(以盤供奉散花為佳,惟用以悼念的白花,不宜用以祭拜天公,其他花色均可。)
按照傳統摺紙藝術,把金紙折成一個個天公金,以向天公表示最高誠敬。
供品8:天公金
種類:大金、盆金、恭金
數量:不拘
闡釋:天公金是以天公專享的金紙,再按照傳統摺紙藝術折成不同形狀,如元寶或蓮花等,是焚燒供神的珍貴極品,以對神明表達虔誠和敬意,並期望新的一年裡,能獲得天公保佑賜福。
天公誕前夕,善信總會精挑細選上有葉下有根的漂亮甘蔗,以讓年頭年尾甜甜蜜蜜、節節上升。
供品9:甘蔗
數量:一對
闡釋: 甘蔗是天公誕最重要的供品之一,祭拜時須將一對高錢(長錢)掛在甘蔗上,而甘蔗必須是上有葉子、下有根鬚,象徵有頭有尾。由於整根甘蔗都有甜味,因此,用以祈求年頭年尾都能甜甜蜜蜜;而甘蔗是節節而成,象徵節節高升,做人也有節
供品10:發糕或米糕
量:一般以12個為主,可減至6個不等。
闡釋:供奉12個像徵一年有12個月,若有閏月可供奉13個。發糕主要是取其「發」字美意,希望在全新一年裡財運亨通;至於具有粘稠口感的米糕,則有團團圓圓、百子千孫的祈福寓意。
供品11:五獸
數量:3個或5個
闡釋:五獸是以糖製成的紅色食品,即以六面玲瓏塔、龍塔、鳳塔及一對瑞獅為一套,三獸則沒有一對瑞獅。獸諧音「壽」,取其長壽好彩頭。
供品12:三牲或五牲
數量:可以任選其中三種或五種。
闡釋:雞蛋、鴨蛋和一塊燒肉;整隻燒豬或一塊燒肉、雞、鴨、魚或魷魚、螃蟹。無論三牲或五牲,皆用來向天公獻上敬意,也慰勞天公身邊的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