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非回教馬來傳統認為荒野有地方保護神,所以在進入森林時會應聲叫保護神以獲准進入森林。此外,在森林中從事 開闢荒野的工友也有諸多忌諱,如在開工前會先向四面燒香膜拜,以示尊敬和請求「拿督公」的准許;工友要在荒野小解或吐痰時要先拱手向四方朝拜,同時還要念 「請拿督閃開」的恭維語。這是因為「拿督公」會隨處棲息,避免冒犯了「拿督公」。祈求在異地能夠一帆風順的移民華人,祭拜「拿督公」就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信 仰,這也加強了並影響華人傳統的土地神或地域神信仰。回教不主張偶像崇拜,所以基本上現今「拿督公」信徒多是華人,當然也有例外的是居住在深山或偏僻地區 的馬來巫師仍然保有「拿督公」崇拜。馬來西亞華人無疑是將「拿督公」信仰普遍化,成為了馬來西亞家喻戶曉、不可缺少的本土神明。這就是我所在前文所說「拿督公」信仰是兩處文化的融合的原因。
由於中國人的大量移民,南洋華僑數量迅速上升。華人融入當地文化,與當地原住民、馬來民族和諧相處,成為馬來半島的龐大族群之一,並獲得本土認同。馬來半 島長期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英國政府的專權和壓制使得人民怨聲四起。作為這片土地的居民,受著飲水思源思想的華人也加入了抗英行列,處處與他們對立。其中 一名就是祖籍廣東客家的蘇亞松,是馬來社會的英雄人物,尊稱為「Panglima Ah Chong」(亞松英雄)。他為人勇敢,深受馬來民族的尊敬,在去世以後升格為「拿督公」,出現了首位華人「拿督公」。由此可見原始「拿督公」的信仰過渡 成出現非馬來民族的「拿督公」。一般來說拜祭「拿督公」是不可以攜帶豬肉、豬油,因為「拿督公」是馬來人,馬來民族在信奉回教後其神明也順帶成了回教徒, 必須遵守回教教義。而華人「拿督公」的祭品就可以包括豬肉,沒什麼食物禁忌。不過像「蘇拿督」(蘇亞松)卻是個別案例。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的「蘇拿督廟」 香火盛旺,欲祭拜「蘇拿督」的人們都會被警告,「蘇拿督」有求必應,但要注意的是,「蘇拿督」是被英國人迫害而犧牲,因此他對英國人憎恨入骨,所以祭品不 能有洋果、洋酒,以免觸怒這位抗英心愿未了的英雄。
「傳統華人土地神的觀念經更改和發展後就挽合了非華人的本土土地神和地方保護神」 。在馬來西亞,凡是華人的聚落或發展的地方,都可見「拿督公」壇。華人在東南亞的特殊文化環境中,民間信仰一直是主要的精神安頓力量。我們可以推論「拿督 公」信仰來源於「科拉瓦」信仰,而華人的土地神明崇拜則是深化了「拿督公」信仰,這是一種宗教變遷。馬來西亞在獨立前是個殖民地,因此除了華人之外,也有 其他如印度、斯里蘭卡等的大量外來民族集聚在馬來半島,所以形成了多元文化生態,許多文化習俗也因此受到多方面的影響,這就是南洋文化的特色。
甘文煙 (kemenyan) 是東南亞國家,印度,中東國家的國民用來進行拜祭或一些宗教儀式的用品。在馬來西亞,各族通常用甘文煙來進行宗教拜祭的儀式,其中馬來巫師用在做法或進行 傳統醫療;印族則用來拜祭興都教神明,而華裔多用來祭拜土地公,拿督公等等。而住在一些甘榜的人則喜歡點燃甘文煙來驅蚊,也有人則喜歡它的香味來達到身心 安寧與愉快,這猶如現代天然的芳香治療法。
野生天然甘文煙都是原住民采自深山百年老樹,靈氣十足,味道清香,人神皆歡喜,老一輩長輩都相傳著使用後好運及財富自然而來。
現在一些喜愛收藏大自然東西的人也開始尋找大顆的甘文煙用來當藝術品擺設在家中,辦公事等,希望借著它的靈氣帶來財富好運。
日本人也有使用甘文煙,他們稱甘文煙為「安息香」。資料轉貼:http://www.rojaklah.com/2015/10/30/datukgongem3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