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馬幣跌跌不休‧誰受傷?

“美元斷市”、“馬幣連跌週”、“馬幣跌破”,從幾個月前開始,媒體封面都環繞在馬幣“跌跌”不休這件事情上。



  • 馬幣近期跌勢加劇,大多留在國內的人當然不會感覺到明顯的壓力,但這或許是因為還未發酵,若馬幣長期走低,一些進口物品的價格必定會提高。(圖:星洲網)

站在宏觀經濟的角度,經濟學家及政府都不斷表示,馬幣下跌其實對大馬整體經濟有正面影響,但若以個人出發,馬幣下跌真的會造福國民嗎?
本期《焦點策劃》與讀者一起探討,馬幣走跌會如何影響大眾。
近日,平面媒體及社交網路上,最熱門的話題幾乎都環繞在馬幣身上。
在全球經濟及政治因素夾攻下,馬幣兌美元從年初至今共挫18%左右,分析員及經濟學家都普遍認為,在美國宣佈升息前,馬幣應該會持續走弱,有者認為,馬幣兌美元下跌至4.50令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馬幣走軟牽一髮動全身,必定會影響全國經濟,但在媒體版面上,不少經濟學家及政府都傾向於告訴大眾,馬幣走跌對出口有利,而身為出口國的大馬想必是有好處的,雖然這說法無誤,但似乎沒全面地看待匯率,而忽視了民生問題。
很多人會說只要不出國,貨幣走跌其實影響不大,但在全球化的時代,無論在經商或生活上,很容易就會碰到要以外幣交易的時候,比方說,買個手機的應用程式,就可能不得不以外幣交易了。
就算個人真的實行“鎖國政策”,斷絕自己與外匯的任何接觸,但這真的可以確保自己不被外匯影響嗎?匯率下跌這把火,會燒到誰的身上呢?
孩子海外深造
學費“貴”得吃不消
要說誰最受影響,在一般人當中,首當其沖的想必就是有小孩在國外唸書,或有想法把小孩送去國外唸書者。
根據匯豐銀行調查,在大馬,每100名家長中就有88名希望把小孩送往國外唸大學,這比15個調查國的平均74名還要高。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所以都希望把小孩送往國外接受較好的教育。
根據匯豐銀行的報告,大馬家長認為,英國及澳洲的教育比大馬好,想必,大馬家長的第一首選就是英國,其二為澳洲。
如果說美元兌馬幣已經讓家長感到頭疼,那英鎊兌馬幣更讓家長吃不消,因為英鎊兌馬幣年初至今一共漲20%左右,比美元兌馬幣成長幅度大。
慶幸的是,澳元兌馬幣的變化不顯著,從年初至今只漲3%左右,有小孩在澳洲唸書的家長,在馬幣走弱下影響應該遠不及英國的深。
教育費用說的不是一分兩毫,幣值下跌,家長或許就得再掏多1萬令吉以上才足以應付孩子的學費及生活費。
一般民眾
進口物價漲漲漲
馬幣近期跌勢加劇,大多留在國內的人當然不會感覺到明顯的壓力,但這或許是因為還未發酵,若馬幣長期走低,一些進口物品的價格必定會提高。
翻查國際品牌衣物標籤,大多都從中國、印尼、土耳其、孟加拉等國家進口,如果馬幣長期走弱,國際品牌想必會提高售價以保住賺幅。
有些人會認為,只要不買外國品牌應該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其實,大馬有很多必須品都是進口的。
就以白米而言,根據國家稻米局(BERNAS),大馬人平日吃下的白米中,有30至40%是進口的。還有,汽使用的燃油也是進口的。這些很多人都以為國產的東西,其實都是國外供給的。
根據美國農業部門數據,大馬其實不產棉花,這表示儘管民眾買大馬製造的衣服,原材料還是進口的,馬幣走低太久,還是會使商家提高售價。
這只包含直接影響的商品,而物價層層相連,萬物皆漲,到時候必定會有商家跟風,一些沒直接關係的商品也會跟著漲,大馬的通膨數據必定會沖高。
若如預測,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會帶來最直接的連鎖效應就必定是可支配收入下跌。
若馬幣持續走軟而導致物價上漲,而物價上漲的貨品中絕不缺生活上的必須品,對必要的開銷造成影響。
若必要的開銷提昇,可支配收入就會相對下跌,到最後,可能就會影響原本的生活型態。
出國旅遊
旅費因貶值縮水了
除了有小孩在國外唸書的家長以外,第二大最受匯率影響的族群就非買了長期機票,要去旅行的人莫屬。
在廉價航空興起後,大馬人開始了買半年或1年後的廉價機票習慣,許多人在1年前就安排好明年的假期,買好出游的機票。
當然,一般市民不會成天沒事做就往貨幣兌換商跑,觀察匯率走向,通常他們都會到出發前才換當地的貨幣。
人算不如天算,通常人們都會預計匯率只會窄幅波動,又有誰會料到馬幣竟然會在短期間迅速貶值。
根據BMI研究,大馬人的旅遊首選地點為毗鄰國境的3個國家,泰國的曼谷、普吉島和清邁、印尼的峇厘島及新加坡都是大馬人的旅遊首選。
除了上述地點以外,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及台灣也屬大馬人熱愛的旅遊地點,這些熱門地點都聚集在亞洲。
雖然亞洲貨幣在這段期間普遍下跌,但登上亞洲跌最大榜首的馬幣,換起外幣來還是顯得比較貴。
依據圖一數據,大中華地區貨幣兌馬幣在這段期間成長最多。與美元掛勾的港幣當然成長幅度與美元幾乎相等,但意料之外的是新台幣成長幅度既然也與美元一樣。
此外,儘管中國降息等措施促使人民幣兌美元下跌,但人民幣兌馬幣還是成長15.7%。
日本猛推貨幣寬鬆政策,抑制日圓幣值,但日圓兌馬幣不降反升。
其他東盟國家的貨幣兌馬幣也漲了至少6%。
看來,那些提早一年買到便宜機票省下的錢,到最後都賠回到貨幣上了。
除了旅行之外,一些需要到國外出差的人也會面對貨幣兌換壓力,畢竟公司不會因為馬幣下跌就立刻調漲補貼金,到最後還是得自掏腰包。
馬幣貶值連鎖效應
太沉重
往深一層面分析,要說通膨與就業率的關係,其實有很多面向。有者認為,通膨會帶動就業率,當然還有很多說法。重點是,是甚麼推動通膨?
若馬幣長期走低,造成通膨的原因,就不是因為整體需求成長,反而是成本提高,這屬於成本推動型通膨。
在經濟學里,若經濟體出現意想不到的成本推動型通膨,就會出現失業率增加的問題。
想像一家紡織公司,因為馬幣下跌,導致進口棉花的成本上漲,而賺幅跟著下跌,漲價當然是其中的一個選項。若商家無法調整價錢,一般的做法就是削減可變成本,比如行銷費用或人力成本。
馬幣長期走低,對很多領域而言,就會造成成本上揚,在連鎖效應下,裁員或有公司倒閉,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明顯可見的衝擊之外,馬幣貶值最大的影響還有資本縮水。
不需要太多的經驗或金融知識,每個人都可以意識到,自己擁有的錢在逐漸變小了。以前1令吉可以買到的東西,現在可能要1令吉50仙才買得到,但很多時候,受薪一族的收入卻往往不會跟著上漲。
但說到資本,不得不提實質的投資回酬。比方說一個人買了一棟房子,在一年後該房的價值提昇10%左右,如果納入通膨,或許這資本成長就會明顯縮小。如果大馬全年的通膨率為4%,那房子確實的資本收益也只有6%左右。
當然,說的是房子,在市道好的時候或許可以得到很高的回酬,但若經濟不景氣,房子的成長回酬或許就沒那麼多了。
對普通人而言,不是所有人都會涉及股票買賣、信託基金等回酬率較高的投資,如果個人以最保險的方式即定存做儲蓄,以目前定存利率在4%左右計算,如通膨因馬幣下跌而高過4%,那其實把錢放在定存一年後,資本並沒有跟著通膨成長,反而萎縮。
大眾如何應對?
在馬幣不斷下跌下,有些民眾會顯得驚慌失措,看著錢的價值不斷流失,又有甚麼方式可以止血呢?哪些是能免則免的方法?哪些是對的方案?
●錯誤做法
這時候,有些人會出現“不如先把錢都換成外幣”的想法,這種方式真的有助於幫助個人保住手上的幣值嗎?
理財師楊詠俊認為,把錢換成外幣,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他說,把錢換成外幣的人,到最後也是希望馬幣漲值後再買回來。
如果不是大公司或上市公司,在短期內有需要用到外幣,其實這樣做沒甚麼意思,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
他表示,如果所有人都把多餘的錢換成外幣,那馬幣會因為需求下跌而跌得更慘。
貨幣很多時候是取決於信心,特別是一國財政的好壞,如果連國內的人都對該國的貨幣沒有信心,那要馬幣止跌可能會遙遙無期。
到最後,若在大馬生活,資產之類的都是以馬幣計算,不斷地拋售馬幣只會令馬幣跌得更深,最終反而傷到自己。
除了不斷拋售馬幣是個錯誤的做法以外,百姓也不應該在這期間有孤注一擲的心態,想要靠賭賺錢。
根據觀察,只要市道不好,博財業的生意都會相對提昇。
楊詠俊表示,這就是人的心態,當一個人想不到辦法的時候,往往會想到以“運”贏錢。
他表示,以幾率學計算,在賭桌上,只要時間長、資本大,最後贏的都是莊家。
他說:“十賭九輸,以彩票為例,一組字在買到一個數額後就不再賣了,每個莊家都是算過後才開賭,要贏莊家,就只有運氣而已。”
●正確做法
不能換外幣,也不能賭,難道人們只能坐以待斃嗎?
與其說是坐以待斃,楊詠俊認為,按兵不動更能貼切形容目前公眾的處境。
他說:“馬幣下跌是因為大環境的因素,現在大馬`政經’都出現問題,很難預測馬幣走向。”
他認為,在不能預測馬幣走勢下,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勞的,到最後只能聽天由命。
雖說如此,但個人還是可以做些甚麼以減低匯率的影響。
對於有小孩在國外求學的家長,大筆的金錢,如學費,家長只能照付,但在一些比較小的金錢上,楊詠俊認為,可以考慮要求小孩減少不必要的花費,或在當地打零工幫補。
他表示,只要願意工作,其實在很多國家,賺到的錢絕對可以支付生活。
除了打零工之外,家長還是可以選擇在自己還能負擔的範圍內提早換算更多的貨幣。
若家長認為目前的價位,如澳元還在可負擔範圍內,那家長可以選擇在這期間先換取未來需要的數額。
友邦投顧經理周德龍表示,若要做對衝準備,切忌要為避險,而非為獲利。一些大企業,如霸菱銀行、華僑銀行與寶潔(P&G),都因為要獲利造成後來不必要的麻煩。
而對於生活在國內的人而言,暫時放下之前的生活水平也是不得以的方法。
他表示,目前看來,感受到最大壓力的族群其實是社會新鮮人,對於曾經經歷金融風暴的一輩,其實沒太大的感受。
楊詠俊表示,普通人現在可做的,只能堅守崗位,做適當而穩健的投資,比方說房產。
“目前房市變得很疲弱,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其實可以考慮買房。”
除了房產以外,民眾也可以靠信託基金等投資方式增加自己的資本。
貨幣起跌是很難掌控的,而且貨幣其實會有一定的循環,目前馬幣下跌,但在左右馬幣的因素驅散後,馬幣就會回到正常的波動。
除了有小孩在國外唸書,或在近期內需要出國的民眾以外,一般民眾,目前要面對的,不是貨幣波動問題,而是要如何面對馬幣走跌造成的通膨。
結語:
馬幣急速下跌,一般市民產生恐慌是必然的事,但其實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如儘量管控自己的財務、減低對外幣的曝險等,馬幣暴跌與否,自己至少可以睡得安穩。
其實,不管馬幣跌與不跌,我們都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財務,如果平時已經做好財務規劃,貨幣漲跌並不是最大的憂慮。
長期來看,貨幣起跌是正常的事情,就算馬幣目前下跌,隨著時間的過去,馬幣還是可能逐步走揚的。
就目前而言,一般人能做的,除了控管自己的支出,剩餘的,就只能看大環境的變化了。(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陳林德)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22205#ixzz3lb1JiD00
Follow us:@SinChewPress on Twitter|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