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林瑞源‧薪金與生產力

馬來西亞的貧富懸殊相當嚴重,在22個亞洲國家中排名第六,最近馬哈迪和國庫控股研究機構都提到這個問題,前者把貧富鴻溝拉大歸咎於教育制度,而後者認為僱主必須增加工資。不容否認,貧富差距擴大其中一個原因是富人輕易的用錢滾錢,打工階級的薪金增長卻太慢。
全國公共及民事職工總會和大馬職工總會日前促請公私領域的僱主考慮加薪10%,以應付生活開銷;然而根據大馬雇主聯合會2014年薪金調查報告的預測,執行及非執行員在明年的薪金將分別調漲5.85%及5.78%,比職工會期望的低。
在國家極度依賴外國勞工的情況下,薪金不可能飛漲,況且薪酬的增幅必須和生產力成正比,否則成本激增,生產力卻跟不上,私人界的負擔將加重,公司遲早會面對財務困境。
國庫控股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大馬員工的生產力自1960年以來不斷提高,事實是否如此卻有商榷之處。
根據馬來西亞生產力機構去年的調查,大馬員工在上班時沒有專注於工作。在日常8個小時工作時間內,一般僅有4小時工作,2個小時是用來上網或閒聊,另2個小時是午餐、抽煙、茶歇和辦公室聊天,結果部份外國公司投訴大馬員工的喝茶時間過長,生產力低。
另外,根據2011年生產力報告,2011年我國的生產力取得4.55%增長,但中國員工生產力成長率卻高達8.7%,印尼和印度也有5%和4.8%。
大馬員工每年生產力價值4萬3千952令吉,不及新加坡、香港、台灣、韓國、日本和美國。而這些國家或地區員工的生產力超越大馬員工幾乎6倍以上。
其中美國員工的生產力居冠,每年生產力為28萬5千558令吉,其次是日本員工(22萬9千568令吉)和香港員工(20萬1千485令吉)。如果大馬要在2020年成為高收入的先進國,屆時,員工生產力需達8萬7千500令吉。
馬來西亞,能嗎?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假如馬來西亞員工要拿日本、香港或韓國人一樣的薪金,就必須拿出高生產力和效率,但是大馬人已習慣於“人多好辦事”的管理和工作方式。3個人可以完成的事,卻聘請5個人,抬高了薪金成本,平均起來生產力就低。
以公共領域來說,在馬哈迪時期,公務員人數是80萬人,現在卻增加到152萬人,但是人數還會增長,譬如,政府將設立新機構,處理外勞事務。
政府已經設立特別法庭審理貪污案件,貿消部又將在實行消費稅後設立特別法庭,專門處理不道德商家任意漲價的案件。採用增設新單位來處理問題,而不是從現有的人手中調派,只會進一步降低國家生產力。
政府是國內最大,也是最慷慨的僱主,但它也和私人界僱主一樣,有責任捉緊管理,不可過於鬆懈及濫做好人。
回到私人界的生產力,政府很多年前就建議實施績效制,或薪金和生產力掛鉤,但最終只是空雷不雨。
另一方面,聯邦和州政府隨意宣佈公假,也與提高生產力背道而馳。
國家要成為高收入國,每個人都有責任,在要求政府和公司加薪時,請捫心自問,我們有條件領取這樣的薪金嗎?(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


點看全文: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765#ixzz3Jr1QbFUo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